头像

杜金昆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个人资料

  • 部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副研究员(自然科学)
  • 行政职务: 正处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jkdu@cau.edu.cn
  • 办公地址:
  • 通讯地址:
  • 邮编: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硕导
  • 从事学科1: 作物学
  • 从事学科2:
  • 从事专业1: 作物遗传育种
  • 从事专业2:
  • 研究方向1: 作物基因组学
  • 研究方向2: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农艺与种业

教育经历

  • 1999.09.01-2004.06.01,农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
  • 1993.09.01-1997.07.01,农学学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

工作经历

  • 2003.05.01,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
  • 2002.06.01-2003.04.01,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
  • 1997.06.01-2002.05.01,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科研处

个人简介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作物育种学,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2、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3、农学专业实验(2),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4、农学专业实验(2),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5、作物育种学,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6、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7、农学专业实验(2),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8、农学专业实验(2),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9、作物育种学,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0、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1、农学专业实验(2),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12、农学专业实验(2),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13、作物育种学,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4、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5、农学专业实验(2),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16、农学专业实验(2),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17、作物育种学,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8、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9、农学专业实验(2),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20、农学专业实验(2),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21、作物育种学,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22、种子科学专业实验(2),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23、农学专业实验(2),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西校区
  • 24、农学专业实验(2),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25、作物育种学,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26、农学专业实验(2),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27、农学专业实验(2),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28、种子科学实验(2),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29、农学专业实验(2),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30、农学专业实验(2),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31、作物育种学,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32、农学专业实验(2),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33、农学专业实验(2),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 34、作物育种学,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35、农学专业实验(2),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6、农学专业实验(2),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3.03.16-2026.12.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蛋白乙酰化调控谷蛋白亚基含量的分子机理研究
  • 2、2020.08.15-2020.12.31,其他研究项目,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和战略分析研究
  • 3、2019.05.01-2019.12.31,其他研究项目,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 4、2018.04.08-2018.12.3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018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粮经—综合试验站项目
  • 5、2015.07.21-2015.12.31,其他研究项目,开展中国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农业创新示范园建设
  • 6、2014.01.01-2015.12.31,科技部重大专项,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
  • 7、2012.10.22-2017.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部冬麦区F型三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选育及种质材料创新
  • 8、2012.09.01-201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杂交种上调表达基因TaLBD16的功能鉴定及其表达调控网络初步解析
  • 9、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小麦新品种农大399的选育与推广
  • 10、2012.01.01-2013.12.3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 11、2010.12.01-2015.12.31,863计划,黄淮麦区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 12、2009.07.09-2008.12.31,国家科技部,2008ZX08002-001-2(2008年)
  • 13、2009.01.31-2010.12.31,国家科技部,2009ZX08009-084B(2010年)
  • 14、2009.01.31-2010.12.31,国家科技部,2009ZX08009-084B(2009)
  • 15、2009.01.01-2010.12.31,863计划,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 16、2008.10.20-2010.12.31,科技部重大专项,2008ZX08002-001(2008年)
  • 17、2007.09.05-201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C4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 18、2007.07.01-2008.12.31,973计划,重要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基因表达网络(前2年)
  • 19、2005.09.22-200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C4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横向项目
  • 1、2022.12.12-2023.12.3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北京市技术转移机构资金支持
  • 2、2022.12.12-2023.12.31,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北京市技术转移机构资金支持
  • 3、2021.12.13-2022.11.30,其他研究项目,生物育种领域战略研究
  • 4、2021.12.06-2022.12.06,地市厅局(含县)项目,2021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支持资金项目
  • 5、2021.11.01-2022.11.14,其他研究项目,农村电商发展研究基金(第二阶段)
  • 6、2021.11.01-2023.11.14,其他研究项目,农村电商发展研究基金(第三阶段)
  • 7、2020.12.15-2021.12.15,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 8、2020.11.02-2021.11.26,地市厅局(含县)项目,2020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支持资金项目
  • 9、2019.09.19-2019.12.31,2019年海淀区高校院所专利运营办公室建设专项
  • 10、2019.09.18-2021.12.31,2019年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平台
  • 11、2019.01.06-2020.12.3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平台
  • 12、2018.12.22-2020.12.31,山西灵丘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 13、2018.11.30-2020.12.31,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专项
  • 14、2018.11.03-2019.12.31,无依托项目,镁素植物营养机理研究、含镁肥料配方设计与优化及其田间试验示范研究
  • 15、2017.03.30-2018.12.31,青脆李保鲜加工技术研发
  • 16、2009.01.01-2009.12.31,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示范与推广
  • 17、2007.03.20-2007.12.31,烤烟优良品种种性退化监测及防退技术研究
  • 18、2006.03.20-2006.12.31,烤烟优良品种种性退化监测及防退技术研究

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收录类别 发表年月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排名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 1、表达抑制麦长管蚜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2016,201610652264.4
  • 2、植物耐逆相关蛋白TaPEPKR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4,201410058479.4
  • 3、植物耐逆相关蛋白TaOEP16-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4,201410058477.5
  • 4、植物耐热相关蛋白TaOPR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4,201410053915.9
  • 5、一种与植物耐热性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3,201310698347.3
  • 6、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2013,201310644179.X
  • 7、表达抑制麦长管蚜羧酸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2013,201310552870.5
  • 8、植物耐逆相关蛋白TaUCP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3,201310495009.X
  • 9、小麦热胁迫相关蛋白TaGCN5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2013,201310478802.9
  • 10、热胁迫相关蛋白AtGCN5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2013,201310478446.0
  • 11、表达抑制小麦SBEⅡa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2011,201110131466.1
  • 12、一种培育籽粒中铁含量提高的转基因小麦的方法,2011,201110112768.4
  • 13、耐热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09,200910087896.0
  • 14、与植物耐热性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09,200910087895.6
  • 15、小麦品质标记gli-γ1-I的标记开发及应用

荣誉及奖励

  • 1、2011,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2、201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步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招生人数
  • 年份
1
2
2023
2
2
2022
3
2
2021
4
2
2020
报考意向

专业技术职务: 副研究员(自然科学)

行政职务: 正处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jkdu@cau.edu.cn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