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赖锦盛

农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农学院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行政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62731405
  • 电子邮箱: jlai@cau.edu.cn
  • 办公地址: 新植保楼4042
  • 通讯地址:
  • 邮编: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作物学
  • 从事学科2: 作物学
  • 从事专业1: 作物遗传育种
  • 从事专业2: 作物遗传育种
  • 研究方向1: 作物基因组学
  • 研究方向2: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农艺与种业

教育经历

  • 1993.09.01-1996.07.01,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
  • 1991.09.01-1993.07.01,硕士
  • 1987.09.01-1991.07.05,学士,福建农学院,果树

个人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计划“领军人才”。现任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在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7项,担任Plant Cell、JIPB 等期刊编委。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世界农业概论,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 2、世界农业概论,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 3、世界农业概论,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 4、世界农业概论,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 5、世界农业概论,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 6、世界农业概论,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东校区

研究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四
  • 2、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二
  • 3、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四
  • 4、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四
  • 5、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四
  • 6、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一
  • 7、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一
  • 8、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一
  • 9、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4-2015,第一学期,星期一
  • 10、植物分子遗传学,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四
  • 11、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II,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二
  • 12、植物分子遗传学,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五
  • 13、植物分子遗传学,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五
  • 14、植物分子遗传学,2010-2011,第一学期,星期三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3.10.12-2026.08.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玉米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设及优异新种质创制
  • 2、2022.08.19-2024.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玉米新型核不育制种技术研究
  • 3、2022.04.30-2025.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高产多抗宜机收玉米种质关键性状基因挖掘
  • 4、2022.01.10-2022.11.30,教育部项目,甘肃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 5、2021.07.09-2023.06.30,其他研究项目,戴景瑞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 6、2020.01.09-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物抗病虫调控回路设计技术
  • 7、2020.01.07-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玉米目标性状有效性验证
  • 8、2020.01.07-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天津、陕西等省区转基因玉米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多点测试
  • 9、2020.01.07-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玉米目标性状和综合农艺性状示范展示
  • 10、2020.01.01-2021.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 11、2019.12.3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虫转基因玉米2A-7遗传稳定性检测及安全评价申报
  • 12、2019.12.3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虫转基因玉米2A-7不同背景遗传稳定性、非预期效应检测及在黄淮海玉米区庇护所设置研究
  • 13、2019.09.05-2019.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主要作物骨干亲本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 14、2019.06.26-2023.12.30,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和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 15、2019.01.0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因组编辑新系统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
  • 16、2019.01.0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因组编辑新工具的挖掘
  • 17、2018.11.27-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NSFC-RGC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评审会
  • 18、2018.10.31-2019.09.30,教育部项目,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创新平台培育
  • 19、2018.05.28-2050.12.31,国际合作项目,服务及评估协议
  • 20、2018.01.01-2018.12.31,教育部项目,绿色品种特性鉴定评价专项经费
  • 21、2017.03.22-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穗粒数和粒重的关联分析及mn8调控粒重的遗传网络解析
  • 22、2016.11.18-2020.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玉米强优势杂交组合显性、超显性形成的机制
  • 23、2016.10.18-2020.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玉米分子设计育种
  • 24、2016.01.0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2016-2020)
  • 25、2016.01.01-2017.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引进
  • 26、2016.01.01-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管理工作经费
  • 27、2015.10.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中国绿色种业发展战略建议
  • 28、2014.09.20-201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籽粒性状关键基因分子机理研究
  • 29、2014.09.20-202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籽粒关键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 30、2014.01.01-2015.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 31、2014.01.01-2015.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 32、2013.12.01-2014.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管理工作经费
  • 33、2013.11.19-2015.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管理工作经费
  • 34、2013.09.03-2014.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学术交流活动经费
  • 35、2012.09.01-201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米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
  • 36、2012.07.15-2013.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8003-001
  • 37、2011.12.18-2015.12.28,2011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 38、2011.11.12-2015.12.31,玉米产量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 39、2011.09.22-2020.12.31,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与孟山都项目合作协议
  • 40、2011.05.13-2013.12.31,高产优质重要靶点基因/QTL克隆和作用机理(后3年)
  • 41、2011.05.01-2012.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11ZX08003-001(2011-2012)
  • 42、2011.01.13-2011.12.30,863计划,玉米骨干自交系深度重测序及有利基因大规模挖掘
  • 43、2011.01.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3)
  • 44、2011.01.01-2015.12.31,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引进
  • 45、2010.11.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引进(2)
  • 46、2010.09.10-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2011-G15-5)
  • 47、2010.09.08-2010.12.31,2008ZX08010-003-(2010年)
  • 48、2010.04.01-2009.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8ZX08010-003-(2009年)
  • 49、2010.04.01-2010.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8ZX08003-001(2010年)
  • 50、2010.01.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引进
  • 51、2009.12.31-2010.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玉米遗传转化中心建设
  • 52、2009.07.01-2009.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课题项目管理(2009年)
  • 53、2009.06.10-2008.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010-003-(2008年)
  • 54、2009.06.01-2010.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9ZX08018-002B-02(2009-2010年)
  • 55、2008.12.01-2013.12.31,973计划,高产优质重要靶点基因/QTL克隆和作用机理(前两年)
  • 56、2008.10.20-2009.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8ZX08003-001(2009年)
  • 57、2008.10.20-201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003-001(2008年)
  • 58、2008.09.01-2010.09.0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 59、2007.08.16-2010.12.31,杜邦青年教授项目
  • 60、2007.07.01-2008.12.31,973计划,玉米小麦杂种优势新种质的创制(前2年)
  • 61、2007.01.01-2011.12.31,973计划,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及利用途径研究(2009-2011年)
  • 62、2006.12.01-2010.10.10,863计划,玉米功能基因组平台建设和农艺性状基因克隆
  • 63、2006.12.01-2010.10.10,863计划,玉米产量性状主效QTL的克隆和鉴定
横向项目
  • 1、2024.06.25-2024.12.31,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田间试验)-2024年玉米
  • 2、2024.06.01-2029.05.31,无依托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临湘市人民政府 共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 3、2023.12.01-2024.11.30,无依托项目,国家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发展研究
  • 4、2023.11.01-2028.10.31,无依托项目,核不育制种技术保持系筛选合作开发项目
  • 5、2023.08.01-2023.12.31,无依托项目,玉米新品系综合农艺性状多点测试
  • 6、2023.06.07-2023.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推广应用
  • 7、2023.05.22-2023.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田间试验)
  • 8、2022.05.10-2022.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推广应用
  • 9、2022.04.30-2027.04.29,无依托项目,玉米基因编辑技术合作协议
  • 10、2021.12.13-2022.11.30,其他研究项目,生物育种领域战略研究
  • 11、2021.12.06-2022.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优化完善
  • 12、2021.10.22-2026.10.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虫、抗除草剂优良转化体回交转育
  • 13、2021.05.19-2021.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主要农作物前沿育种技术体系构建
  • 14、2020.05.15-2020.12.31,其他课题,主要作物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构建
  • 15、2014.11.18-2034.11.17,合作开发抗虫、抗草甘麟转基因玉米—丰乐
  • 16、2014.09.30-2034.09.30,合作开发抗虫、抗草甘麟转基因玉米—惠民
  • 17、2014.01.01-2034.01.01,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科技合作
  • 18、2011.11.17-2014.12.31,合作开发抗草甘膦、抗虫转基因作物
  • 19、2010.06.25-2010.12.31,主要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一致性信息研究

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收录类别 发表年月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排名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 1、Novel crispr/cas12f enzyme and system,SG11,SG11202104347U
  • 2、CRISPR-Cas12j酵素およびシステム,JP20,JP2021527197
  • 3、新型CRISPR-Cas12j酶和系统,HK62,HK62021023143
  • 4、CRISPR-CAS12J酶和系統,HK62,HK62021023142
  • 5、Novel CRISPR/Cas12f enzyme and system,AU20,AU2019372642
  • 6、一种蛋白及其在影响植株雄性生育力中的用途,2022,202210504113.X
  • 7、CRISPR-Cas12j酶和系统,2021,202110475316.6
  • 8、新型CRISPR/Cas12f酶和系统,2021,202110473632.X
  • 9、新型CRISPR/Cas12a酶和系统,2019,201980074517.6
  • 10、CRISPR/Cas效应蛋白及系统,2019,201980030881.2
  • 11、一种CRISPR/Cas效应蛋白及系统,2019,201980027152.1
  • 12、新型CRISPR/Cas12f酶和系统,2019,201980014560.3
  • 13、对花粉竞争力基因STK1;2的表达调控及在提高扩繁植物雄性不育系效率中的应用,2019,201911164326.7
  • 14、诱导玉米母本单倍体产生的基因ZmPLD3及应用,2019,201910938755.9
  • 15、形态标记法扩繁植物核雄性不育系,2019,201910496386.2
  • 16、创建抗虫融合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2019,201910266243.2
  • 17、植物组成型表达启动子及其应用,2017,201710702435.4
  • 18、人工合成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Bt杀虫基因mcry1Ab,2017,201710701976.5
  • 19、人工合成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Bt杀虫基因mcry1F,2017,201710701955.3
  • 20、转maroACC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的侧翼序列及其引用,2015,201510856966.X
  • 21、抗虫基因mCry2Ab及其应用,2014,201410483143.2
  • 22、人工合成用于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的EPSPS基因,2012,201210406176.8
  • 23、扩繁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高效种子标记方法,2012,201210406155.6
  • 24、扩繁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高效种子标记方法,2012,201210406154.1
  • 25、调控玉米氮吸收利用和干旱胁迫基因OS1及应用,2010,201010192431.4
  • 26、一种抗草甘膦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及应用,2010,201010172220.4
  • 27、人工合成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Bt杀虫基因,2009,200910082840.6

荣誉及奖励

  • 1、2023,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银奖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4
2024
2
3
2023
3
4
2022
4
2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6
2024
2
6
2023
3
4
2022
4
3
2021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62731405

电子邮箱: jlai@cau.edu.cn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