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王小芬

农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农学院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行政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wxiaofen@cau.edu.cn
  • 办公地址:
  • 通讯地址: 农学楼151
  • 邮编: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作物学
  • 从事学科2: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从事专业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从事专业2: 生物质工程
  • 研究方向1: 全域有机农业
  • 研究方向2: 作物生态循环工程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农艺与种业

教育经历

  • 2003.09.01-2006.07.01,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 2001.09.01-2003.07.01,硕士,中国农业大学
  • 1997.09.01-2001.07.01,学士,山西农业大学,农艺教育

个人简介

王小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出站。中国生物发酵协会酵素分会理事,山东高密市、山西怀仁市等地畜禽粪便整县推进首席科学家。多年来紧跟国际前沿,以微生物发酵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堆肥、沼气、农用酵素等技术应用途径开发,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研制与农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系统探究了资源化产品对“土壤-作物-微生物”系统健康调控机理。目前研究团队发表相关文章130余篇,其中在WaterResearch、AppliedEnergy、BioresourceTechnology等环境生态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批准专利5项。

王小芬老师理论结合实践,在向山西灵丘和沁源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将高校的科学技术落地乡村,如何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研究生们长期驻扎在山西农村,构建基于微生物工程的农田废弃资源养分回归土壤的可复制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有机肥生产系统,从源头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构建美丽乡村。在实践中积累的高校科学技术乡村落地模式及探索通过科学技术乡村落地带动农民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的机制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教学科研概况

教学:

本科生课程:《有机农业种植体系及案例》春季;《农业总论》秋季

研究生课程:《农业原理》秋季


科研:

以发展县域有机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微生物转化技术,通过政府和合作社企业推动农用酵素技术,酵素堆肥技术,有机种植技术,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不可持续发展形成的不可调和矛盾,构建全域有机废弃物养分还田的全域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实现养分全部回归农田,构建全域有机村庄。

研究方向包括,废弃物资源转化,有机种植栽培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等交叉学科。

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地方政府的全域有机农业示范项目,乡村振兴项目。

发表权威期刊130余篇,对农用酵素进行首次国际命名,揭示了农用酵素酸菌协同抑菌的作用机制。


社会职务

中国生物发酵协会酵素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大学灵丘教授工作站主要负责人

中国农业大学西昌教授工作站负责人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作物生态循环工程

全域有机农业技术体系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农业总论,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2、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3、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4、农业总论,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5、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6、农业发展原理,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7、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8、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9、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0、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与案例,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1、农业总论,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二,东校区
  • 12、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13、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14、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15、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16、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4.01.01-2024.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国家燕麦养麦产业技术体系——间混套作栽培
  • 2、2023.06.02-2023.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23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国家燕麦养麦产业技术体系——间混套作栽培
  • 3、2022.06.09-2025.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晋北农牧交错带有机旱作生态循环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与应用
  • 4、2021.04.15-2023.03.3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研究
  • 5、2020.06.01-2022.11.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房山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6、2019.12.12-2021.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大同市黄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 7、2015.07.18-2019.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水稻生态育秧基质技术开发与示范
  • 8、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能源草植物柳枝稷种质资源评价及木质纤维素分解酶解机制研究
  • 9、2012.01.01-2012.01.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生物质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10、2011.01.01-2013.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绿秸秆高效青贮技术及沼液沼渣低成本有机肥技术
  • 11、2010.07.15-2012.07.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
  • 12、2009.11.06-2010.10.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9-003-03-1
  • 13、2009.05.25-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田秸秆发酵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14、2009.01.01-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沼渣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 15、2008.12.01-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方气候寒冷地区能量平衡型沼气发酵技术和装备工程示范
  • 16、2008.10.09-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京效地区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 17、2008.09.05-2011.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秸秆木质纤维素复合酶系的构建及产酶机理
  • 18、2008.05.01-2010.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秸秆主流组分分离与资源化高效利用
  • 19、2007.12.19-2010.12.31,教育部项目,木质纤维素复合酶系的构建及其功能
  • 20、2007.07.05-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快速腐熟菌剂及其高效快速堆肥技术
  • 21、2007.05.24-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方旱田作物秸杆高效腐解微生物复合系的筛选和构建
  • 22、2007.05.24-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
  • 23、2006.12.01-2009.12.31,教育部项目,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菌特异复合系的构建及协同机理
  • 24、2006.11.21-2008.12.31,自选课题,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酶系的构建及在生物质能源开发中应用
  • 25、2005.09.22-200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秸秆木质纤维快速分解菌复合系菌种多样性及协同机理
横向项目
  • 1、2024.12.01-2025.04.30,无依托项目,华晨有机苦参园区全产业链产业规划项目
  • 2、2024.09.01-2027.09.01,地市厅局(含县)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长子县共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合作协议
  • 3、2024.09.01-2027.09.01,地市厅局(含县)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与长子县共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合作协议
  • 4、2024.06.20-2025.06.20,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莘县新概念酵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规划
  • 5、2023.05.10-2024.10.01,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灵丘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制成项目
  • 6、2023.05.09-2024.05.09,地市厅局(含县)项目,长子县青(尖)椒有机种植试验推广技术服务
  • 7、2022.07.25-2025.07.25,地市厅局(含县)项目,灵丘县乡村振兴研究技术服务项目
  • 8、2021.09.10-2022.03.09,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灵丘县餐厨垃圾及污泥农用转化关键技术
  • 9、2021.08.31-2023.08.31,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建立青岛有机农产品种植标准项目
  • 10、2021.08.31-2022.08.31,地市厅局(含县)项目,长子县全域有机农业建设项目
  • 11、2020.04.26-2023.04.25,地市厅局(含县)项目,沁源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
  • 12、2020.04.09-2021.07.14,左权县拐儿镇桃园有机社区总体规划项目
  • 13、2019.11.06-2020.11.07,发酵床发酵机理探究项目
  • 14、2019.11.05-2020.11.04,灵丘县中药材种植研究
  • 15、2019.10.23-2020.10.24,中国农业大学酵素堆肥项目
  • 16、2017.09.01-2020.08.31,有机果园低能耗高值产品开发及有机废弃物 资源零废弃循环再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论文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 1、一种柳枝稷青贮加工方法,2014,201410764350.5

荣誉及奖励

  • 1、2022,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
  • 2、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招生信息

硕士: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生态循环工程

博士: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域有机农业,作物生态循环工程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3
2024
2
3
2023
3
3
2022
4
3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2
2024
2
2
2023
3
1
2021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wxiaofen@cau.edu.cn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