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部门: 农学院
- 性别: 女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 行政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wxya@cau.edu.cn
- 办公地址: 农学楼
-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邮编: 100193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作物学
- 从事学科2: 作物学
- 从事专业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从事专业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研究方向1: 农田微生态
- 研究方向2: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农艺与种业
教育经历
-
1996.09.01-2001.07.01,农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
-
1990.09.01-1994.07.01,山西农大,农学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2、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3、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4、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5、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6、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7、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8、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9、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0、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11、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2、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13、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4、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15、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16、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17、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18、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19、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0、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1、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2、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3、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4、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5、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6、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7、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8、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9、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30、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31、农学专业实验(2),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32、农学专业实验(2),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33、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34、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35、农学专业实验(2),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36、农学专业实验(2),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37、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38、农学概论,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四,东校区
-
39、农学概论,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七,东校区
-
40、作物无公害栽培,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41、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42、农学专业实验(2),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43、农学专业实验(2),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44、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45、农学概论,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七,东校区
-
46、农业信息技术实验,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
47、农学专业实验(2),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48、农学专业实验(2),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49、作物生产系统工程,2010-2011,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3.12.26-2028.11.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耕地新型种植制度评价与优化研究
-
2、2023.09.22-202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氮肥减施对豆茬冬小麦土壤氮吸收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
3、2022.06.09-2025.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晋北农牧交错带有机旱作生态循环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与应用
-
4、2016.10.17-2020.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物轮连作的生态效应与资源利用协调机制
-
5、2016.01.01-2016.12.31,教育部项目,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研究
-
6、2013.09.12-201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干旱诱导玉米籽粒败育的生理机制研究
-
7、2013.06.20-2014.09.30,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北京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调研
-
8、2013.01.01-2013.12.31,教育部项目,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9、2012.10.25-2013.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华北平原低碳农作技术集成示范及补贴推广机制
-
10、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管花肉苁蓉种质资源库建设
-
11、2010.11.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
12、2010.08.31-2013.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土壤硝态氮的周年变异与利用特性
-
13、2009.12.31-2010.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基于模型模拟的小麦、玉米增产潜力分析
-
14、2009.10.20-2010.06.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升中低产田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
15、2009.07.31-2013.12.31,教育部项目,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
-
16、2009.01.01-2013.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内蒙河套灌区中下游次生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
17、2006.12.01-2010.10.10,863计划,冬小麦和水稻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信息的自动获取与新型传感器技术研究
-
18、2006.11.25-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保护性土壤耕作关键技术与轮耕模式研究
-
19、2006.02.01-2006.12.31,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其科技需求特征分析
-
20、2005.06.22-2007.06.30,自选课题,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对旱稻产量形成和NPK吸收的影响
-
21、1999.01.01,小麦玉米水稻田间数字管理高产高效决策系统
横向项目
-
1、2024.05.20-2024.12.15,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欧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气候智慧型农业典型技术模式梳理
-
2、2024.03.21-2026.06.30,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农田固碳减排技术试验示范
-
3、2023.08.01-2025.12.31,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烤烟-绿肥”模式氮素周年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
4、2021.07.26-2022.05.20,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有机旱作杂粮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服务
-
5、2020.03.18-2021.03.18,永定河公司大同有机旱作基地技术指导服务
-
6、2015.04.10-2015.12.31,北京市 “十三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
7、2015.01.01-2015.12.15,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效果调研
-
8、2015.01.01-2015.12.15,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调研
-
9、2014.01.01-2014.06.30,中国生态农业的补偿体系构建
-
10、2013.06.05-2013.06.30,农艺知识科普培训
-
11、2013.01.01-2013.12.31,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现状调查
论文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收录类别 |
发表年月 |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
第一作者单位 |
排名 |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maize cultivars widely grown in different decades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
2016 |
Xinya Wen, Meng Wang, Jinsong Ti,Yao Wu, Fu Chen |
中国农业大学 |
第一作者 |
Tillage systems influence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autotrophic CO2-fixing bacteria in wheat soils in North China |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
|
2019 |
Jie Lu, Kangcheng Qiu, Wenxin Li, Yao Wu, Jinsong Ti, Fu Chen,Xinya Wen |
中国农业大学 |
通讯作者 |
The impact of diferent rotation regime on the soil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in an intensively managed agricultural region |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
|
2022 |
Jie Lu, Wenxin Li,Yuhao Yang, Fan Ye, Huayu Lu,Xiangyang Chen, Fu Chen, Xinya Wen |
中国农业大学 |
通讯作者 |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 1
- 2
- 2024
- 2
- 3
- 2023
- 3
- 3
- 2022
- 4
- 2
- 2021
- 1
- 1
- 2021
报考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