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赵兴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性别:
  • 民族: 满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行政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62733417
  • 电子邮箱: zhxb@cau.edu.cn
  • 办公地址: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461#
  • 通讯地址: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邮编: 100193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畜牧学
  • 从事学科2: 生物学
  • 从事专业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从事专业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研究方向1: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功能分析 ;动物古DNA研究 ;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
  • 研究方向2: 动物古DNA研究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畜牧

教育经历

  • 1994.09.01-1997.06.01,农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
  • 1991.09.01-1994.07.01,硕士,西南民族学院,动物遗传育种
  • 1987.09.01-1991.07.01,学士,西南民族学院,畜牧

个人简介

赵兴波,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6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讲师(199712月起)、副教授(199912月)、教授(200412月)、三级教授(201112月)。期间199811-19993月在日本农林水产先端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0097-20101月在美国奥本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国家出国留学基金项目),20117月至20127月任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副镇长(挂职1年),201612-20176月在德国波茨坦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出国留学基金项目)。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并获得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2008年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专著《分子诊断与动物分子育种》,2013年获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2015年获第四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奖励基金科技成果奖

主持“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1次、省部级科技奖励4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包括PNAS、BIB、JBCSCI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5部,参加编写教材15部(其中在8部教材中担任副主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

教学科研概况

教学工作

1997-1999,讲授《动物遗传学》课程;

1997-2004,讲授《畜牧概论》课程;

1999-,讲授《分子遗传学》课程;

2004-,讲授《动物保护概论》课程;

2006-,讲授《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

2020-,讲授《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

参加编写教材9部(其中主编教材2部,在4部教材中担任副主编);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动物科学本科专业遗传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著作

(1)Schellander K, Li N, Neeteson AM, Wimmers K, editor. Genomics andBiotechnology in Livestock Breeding. Aachen: Shaker Verlag; 2002. ISBN3-8322-0246-3.

(2)李宁、朱作言等著,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03-023246-5

(3)赵兴波,分子诊断与动物分子育种,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47.1万字,ISBN 978-7-03-031888-6

(4)李宁等著,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ISBN 978-7-03-038189-7

(5)赵兴波 编著,散养鸡的365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12月,16.5万字,ISBN 978-7-109-25850-1

主编教材

赵兴波,动物保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赵兴波,分子遗传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赵兴波,动物遗传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获得奖励

(1)199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排名第9

(2)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排名第9

(3)2003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发现及其应用研究,排名第9

(4)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小尾寒羊优良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

(5)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6)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2006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牦牛乳的生化特性及其乳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排名第3

(8)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家猪遗传演化与多样性分子评估,排名第3

(9)2013年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中国家猪种质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种应用,排名第5

(10)2015年第四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奖励基金科技成果奖”,基于古DNA的农业动物起源驯化研究,排名第1

社会职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副理事长(2015.9-)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副秘书长(2005.9-)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2018.10-)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第五届理事(2018.3-)

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2010.10-)

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 站长(2014.7-)

中国农业大学贵州纳雍教授工作站 站长(2016.12-)

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汶上教授工作站 站长 (2018.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座教授”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广宗科技小院”指导教师

中国农业大学第三届党风监督员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AJAS), Animal Bioscience (AB),杂志编委October2006 to December 2020.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JBMBR)杂志编委October 2014-.board membership of“Current Probiotics”,Nov. 2020.

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A0612300115

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2018-)、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委员(2018-)、民盟北京市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1)农业动物重要性状的线粒体基因效应分析与验证:线粒体基因变异的关联分析及转线粒体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的验证。

(2)基于古DNA技术的动物起源驯化研究:通过古代动物遗存、现代野生种及现代驯化品种的比较,分析动物起源、驯化、选择的效果及历史发展历程。

(3)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动物遗传基础、生理基础、动物行为、动物福利指标的研究,阐述动物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以及动物-环境互作(养殖模式)的有效机制。

(4)伴侣动物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研究动物行为、遗传特性、生理生化指标,阐述动物个性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为培育专门化品种/品系提供育种素材。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动物保护概论,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2、动物保护概论,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分子遗传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4、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5、动物保护概论,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6、动物保护概论,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7、分子遗传学,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8、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9、动物保护概论,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10、分子遗传学,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1、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12、动物保护概论,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五,西校区
  • 13、动物保护概论,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14、分子遗传学,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5、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16、动物保护概论,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17、分子遗传学,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8、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19、动物保护概论,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0、动物保护概论,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21、分子遗传学,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2、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23、动物保护概论,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4、动物保护概论,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25、分子遗传学,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6、动物保护概论,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27、动物保护概论,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28、动物保护概论,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29、分子遗传学,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30、动物保护概论,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1、分子遗传学,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32、动物保护概论,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3、分子遗传学,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4、动物保护概论,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5、分子遗传学,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6、动物保护概论,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7、分子遗传学,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38、动物保护概论,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9、分子遗传学,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40、动物保护概论,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研究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高级细胞遗传学,2013-2014,第二学期
  • 2、动物保护与福利,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三
  • 3、高级细胞遗传学,2012-2013,第二学期
  • 4、动物保护与福利,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三
  • 5、高级细胞遗传学,2011-2012,第二学期
  • 6、动物保护与福利,2011-2012,第二学期
  • 7、高级细胞遗传学,2010-2011,第二学期
  • 8、动物保护与福利,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四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2.03.21-2026.11.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奶牛、羊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
  • 2、2022.03.21-2026.11.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奶牛高产优质高效性状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网络解析
  • 3、2022.03.04-2026.11.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猪高产优质高效性状形成的环境和基因互作机制
  • 4、2020.01.01-2022.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运用古代基因组遗传信息研究家猪的起源驯化和品种形成机制
  • 5、2019.10.30-2020.03.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京郊帮扶科技小院建设与农业创新技术集成示范
  • 6、2016.10.16-202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考古遗存和地方品种线粒体基因组信息研究家猪起源驯化模式
  • 7、2014.03.10-2016.03.01,973计划,猪品种间发情及排卵差异的基因解析(前两年)
  • 8、2014.03.10-2018.08.31,973计划,猪品种间发情及排卵差异的基因解析(后三年)
  • 9、2014.01.01-2015.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
  • 10、2013.04.20-2013.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8009-002
  • 11、2013.01.01-2014.12.31,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12、2011.07.01-2012.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11ZX08009-002(2011-2012)
  • 13、2011.03.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兔--繁殖技术
  • 14、2010.08.18-2011.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中国家猪起源驯化
  • 15、2010.05.31-2011.06.30,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
  • 16、2009.12.11-2009.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8ZX08009-002(2009年)
  • 17、2008.12.01-2010.12.31,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9)
  • 18、2008.10.20-201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009-002(2008年)
  • 19、2008.08.26-2010.08.31,973计划,抗病和抗逆基因的克隆分析(后3年)
  • 20、2008.07.01-2010.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2008ZX08009-002(2010年)
  • 21、2008.01.01-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藏猪、藏鸡等的高原适应、特殊风味和肉质性状的基因资源挖掘
  • 22、2007.11.01-2009.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藏獒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及其起源、分类地位研究
  • 23、2007.05.15-2007.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古代动物的DNA分析
  • 24、2007.01.11-2009.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
  • 25、2006.12.01-2010.10.10,863计划,猪能量代谢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与网络调控研究
  • 26、2006.08.01-2007.12.31,973计划,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前2年)
  • 27、2006.08.01-2007.12.31,973计划,抗病和抗逆基因的克隆分析(前2年)
  • 28、2003.12.31-2006.12.31,教育部项目,猪解藕联蛋白基因家族对能量代谢相关性状的影响
  • 29、1999.01.01,2014ZX08009002
  • 30、1999.01.01,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横向项目
  • 1、2024.09.14-2027.10.01,地市厅局(含县)项目,共建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2
  • 2、2021.09.09-2024.12.31,地市厅局(含县)项目,共建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
  • 3、2017.12.09-2020.12.09,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河北广宗县人民政府共建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
  • 4、2017.12.09-2020.12.09,其他课题,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河北广宗县人民政府共建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2
  • 5、2016.12.11-2019.12.11,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州省纳雍县人民政府共建贵州纳雍教授工作站
  • 6、2014.10.08-2015.10.08,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河北省广宗县人民政府共建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
  • 7、2013.12.20-2014.04.16,一种鉴定肝素制品动物物种来源的方法
  • 8、2010.01.20-2010.12.31,羚羊角等中药生物鉴别技术研究

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收录类别 发表年月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排名
Restriction Induced Changes in Behavior, Corticosterone, and Microbial Programming in Slow- and Fast-Growing Chicken Breeds. Animals (Basel) 2021 Jan 11 Yan C 通讯作者
Removal of roosters alters the domestic phenotype and microbial and genetic profile of hens. 2021 Feb 4 Xiang H 通讯作者
Breed-specific reference sequence optimized mapping accuracy of NGS analyses for pigs BMC Genomics SCI 2021 Oct 12 Wang D, Yang L, Ning C, Liu JF, Zhao X 中国农业大学 通讯作者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 1、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犬用保定装置,2021,202121279417.8
  • 2、一种新型散养鸡舍,2016,201621247805.7
  • 3、一种动物经济性状线粒体基因效应的分析方法,2015,201510319391.8
  • 4、一种快速检测不同品种猪线粒体基因组多态位点的方法,2015,201510077296.1
  • 5、一种鉴定肝素制品动物物种来源的方法,2010,201010114658.7
  • 6、一种检测猪6-7肋间膘厚性状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2008,200810227634.5
  • 7、一种用于吸附氨气的干燥剂,2008,200810105910.0
  • 8、鉴别牦牛奶制品中是否掺杂普通牛奶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2006,200610114329.6
  • 9、一种利用基因多态性鉴定瘦肉型猪的方法,2005,200510071047.8
  • 10、猪UCP2基因突变位点及其检测方法,2005,200510011537.9

荣誉及奖励

  • 1、201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步
  • 2、2002,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 3、2001,国家科技进步奖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3
2024
2
3
2023
3
2
2022
4
3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1
2024
2
1
2023
3
1
2022
4
1
2021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62733417

电子邮箱: zhxb@cau.edu.cn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