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潘志华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行政职务:
  • 毕业院校: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panzhihua@cau.edu.cn
  • 办公地址: 资环楼2-109
  • 通讯地址:
  • 邮编: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大气科学
  • 从事学科2: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从事专业1: 气象学
  • 从事专业2: 农业气象学
  • 研究方向1: 农业与生态气象;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地气相互作用
  • 研究方向2: 水文过程与地气相互作用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教育经历

  • 1997.01.01-2000.07.01,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
  • 1993.01.01-1996.01.01,硕士,中国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
  • 1987.01.01-1991.01.01,学士,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

个人简介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国家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知名教授科普宣讲团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学业咨询师。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委员、农业气象分支主要负责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第四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国气候和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二卷)的主要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农业与生态气象,主持和主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 余项;发表论文160 余篇,获省部级奖励4 项。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一,东校区
  • 2、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三,东校区
  • 3、全球气候变化,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4、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一,东校区
  • 5、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三,东校区
  • 6、全球气候变化,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7、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一,东校区
  • 8、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三,东校区
  • 9、全球气候变化,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10、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一,东校区
  • 11、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三,东校区
  • 12、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三,东校区
  • 13、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一,东校区
  • 14、全球气候变化,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5、全球气候变化,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6、全球气候变化,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7、大学生自我设计与就业,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四,东校区

研究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全球变化科学,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一
  • 2、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一
  • 3、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四
  • 4、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四
  • 5、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四
  • 6、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三
  • 7、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二
  • 8、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二
  • 9、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二
  • 10、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二
  • 11、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4-2015,第一学期,星期二
  • 12、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3-2014,第二学期,星期四
  • 13、全球变化科学导论,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一
  • 14、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2-2013,第二学期,星期二
  • 15、全球变化与区域发展,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四
  • 16、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1-2012,第二学期,星期二
  • 17、全球变化与区域发展,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四
  • 18、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0-2011,第二学期,星期三
  • 19、全球变化与区域发展,2010-2011,第一学期,星期二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4.02.27-2028.11.30,国家科技部项目,长江流域复合型气候极端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 2、2023.09.01-2028.08.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
  • 3、2022.09.23-202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态问题求解——基于土地利用生态共享机制
  • 4、2020.07.24-2022.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旱作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与作物优化布局研究
  • 5、2020.07.17-2021.06.30,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及对策研究
  • 6、2020.05.22-2021.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阴山北麓水资源赋存演变机制研究
  • 7、2019.06.25-2019.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农业农村资源监测统计(农情调度)
  • 8、2018.08.08-2022.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土地利用强度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休耕机理与调控研究
  • 9、2018.07.03-2023.04.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地区适应增暖路径及社会经济代价综合评估研究
  • 10、2018.01.01-2018.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基于土壤水资源承载力的农业生产力布局研究
  • 11、2017.07.26-2017.12.31,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北方旱区土壤干旱与农田生态系统保育研究
  • 12、2016.06.12-2016.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北方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演变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13、2015.09.16-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14、2014.12.20-2017.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主要旱地作物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 15、2014.12.09-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16、2014.09.03-2016.08.31,973计划,半干旱区旱地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风险预估(后三年)
  • 17、2014.03.28-2014.12.31,教育部项目,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智慧型农业研究
  • 18、2014.02.01-2014.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需求研究
  • 19、2013.11.15-2015.12.31,教育部项目,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20、2013.10.2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农业气象术语
  • 21、2013.10.09-201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带旱地农田土壤干旱化机理及其恢复力研究
  • 22、2013.06.26-2014.06.26,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北京地区越冬作物冻害和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 23、2013.01.01-2013.12.31,自选课题,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作物适应性研究
  • 24、2012.10.14-2015.12.31,教育部项目,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25、2012.09.01-201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旱地农作制度及农用地格局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 26、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曲周县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 27、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农牧业适应研究
  • 28、2011.12.01-2016.08.31,973计划,半干旱区旱地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风险预估
  • 29、2011.11.01-2016.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寒风沙半干旱区防蚀增效关键技术研究
  • 30、2010.10.3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31、2010.08.01-2011.06.30,气候波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主要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 32、2010.02.26-2010.06.30,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畜牧业生产及灾害易损性研究
  • 33、2009.12.31-2010.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生物篱柔性削减风动量规律研究
  • 34、2009.12.31-2010.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农业部呼和浩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 35、2009.10.25-2010.02.28,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 36、2008.10.15-2011.12.31,教育部项目,中国农业重大旱涝灾害成因及农业灾害链研究
  • 37、2008.06.30-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与适度开发研究
  • 38、2008.05.16-2008.07.0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北京市农村科技协调员规划研究
  • 39、2008.05.05-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3A02-3
  • 40、2007.12.31-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半干旱偏旱农牧交错带聚水保土技术集成与示范
  • 41、2007.10.20-2008.11.30,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技术开发
  • 42、2007.09.05-201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环境演变与农作制度重建研究
横向项目
  • 1、2024.06.24-2024.12.31,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中国农业气候区域的编制、检验验证和冬小麦经济效益区划研究
  • 2、2024.01.01-202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
  • 3、2023.07.16-2024.02.29,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北京农村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效益研究
  • 4、2023.07.11-2025.07.14,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及其适应成本研究
  • 5、2022.10.10-2022.12.31,教育部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及应对策略调查分析
  • 6、2021.05.12-2021.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作物优化布局分析
  • 7、2020.04.20-2020.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农业农村资源监测统计经费
  • 8、2019.11.01-2020.12.01,秋季红叶植物变色机理测试加工
  • 9、2016.01.21-2016.05.31,海淀区燃气锅炉调查
  • 10、2015.07.17-2015.09.10,海淀区污染源清查工作服务合同
  • 11、2013.09.12-2014.12.31,农业气象教材编写
  • 12、2010.06.04-2012.05.31,草地畜牧业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与适应对策

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收录类别 发表年月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排名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 1、基于农业气候相似理论优化作物布局分析系统,2023,2023SR0533248,软件著作权登记
  • 2、不同时间尺度最热阶段均温统计分析软件,2023,2023SR0533247,软件著作权登记
  • 3、CGE气候经济分析模型软件,2023,2023SR0286418,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

荣誉及奖励

  • 1、2023,气象科技成果评价
  • 2、2021,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3、2004,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 4、2003,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2
2024
2
3
2023
3
3
2022
4
3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1
2024
2
2
2023
3
1
2022
4
1
2021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panzhihua@cau.edu.cn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