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王靖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行政职务: 副处
  • 主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
  • 毕业院校: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办公地址:
  • 通讯地址:
  • 邮编: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大气科学
  • 从事学科2: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从事专业1: 气象学
  • 从事专业2: 农业气象学
  • 研究方向1: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作物生长模型;农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农业气象灾害影响与评估
  • 研究方向2: 作物生长模型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教育经历

  • 2003.09.01-2006.07.29,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
  • 2000.09.01-2003.07.01,硕士,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
  • 1996.09.01-2000.07.01,学士,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学

个人简介

王靖,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副主编、《Field Crops Research》编委、全球农业系统模式比较和改进项目(AgMIP-Canola)共同负责人。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研究,开发了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模拟模型(ChinaAgrosys);提出了农业模型有效校正的数据和方法标准;分离了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对华北平原粮食生产的相对贡献。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等20多项,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68篇。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大北农青年学者奖等。为《Nature Food》、《Global Change Biology》、《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30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副主编 (2022)

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 (2019)

《Field Crops Research》编委 (2017)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 副秘书长(2016)

中国气象学会会员(2016)

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

全球农业系统模式比较和改进项目AgMIP-Canola共同负责人(2015)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1. 农业生产系统模拟

2.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5-2026,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3、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科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五
  • 4、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科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5、气象学与气候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6、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7、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四,西校区
  • 8、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9、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0、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科学,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六
  • 11、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科学,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2、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三
  • 13、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4、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15、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五,西校区
  • 16、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科学,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 17、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8、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19、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0、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21、农业气象学B,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七,西校区
  • 22、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四
  • 23、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24、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5、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五,西校区
  • 26、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7、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 28、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29、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0、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1、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2、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3、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4、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5、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4-2015,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6、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4-2015,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7、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38、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3-2014,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39、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40、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41、农业气象业务方法,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 42、农业气象业务方法实验,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43、专业气象业务基础实验,2010-2011,第一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研究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五
  • 2、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23-2024,第一学期,星期五
  • 3、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22-2023,第一学期,星期五
  • 4、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21-2022,第一学期,星期五
  • 5、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20-2021,第一学期,星期五
  • 6、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五
  • 7、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四
  • 8、农业灾害与风险评估,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四
  • 9、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四
  • 10、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四
  • 11、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四
  • 12、自然灾害与减灾技术,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三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3.09.24-202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含品种耐热性的花期高温对玉米影响机理模块研究
  • 2、2023.01.01-2024.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主栽作物抗旱保苗丰产技术研究
  • 3、2022.03.02-2025.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半干旱风沙区蓄水保土与高效用水技术研究
  • 4、2022.02.17-2026.08.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主要作物产量预测和种植适宜性评价
  • 5、2020.07.24-2022.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旱作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与作物优化布局研究
  • 6、2020.07.17-2021.06.30,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及对策研究
  • 7、2020.05.22-2021.12.3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阴山北麓水资源赋存演变机制研究
  • 8、2019.01.08-2020.12.31,自选课题,气候变暖背景下玉米生长季利用潜力及其增产效应研究
  • 9、2017.12.08-2020.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三大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评估模型机理研究
  • 10、2016.10.24-2020.12.3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冬小麦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形成机制与丰产增效途径
  • 11、2014.12.20-2017.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主要旱地作物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 12、2014.11.01-2017.10.01,973计划,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对水资源与农业的影响(后三年)
  • 13、2014.09.03-2016.08.31,973计划,半干旱区旱地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风险预估(后三年)
  • 14、2014.03.28-2014.12.31,教育部项目,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智慧型农业研究
  • 15、2013.09.09-201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温冻害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影响机理模块研究
  • 16、2013.01.01-2013.12.31,自选课题,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作物适应性研究
  • 17、2012.11.01-2014.08.31,973计划,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对水资源与农业的影响
  • 18、2012.10.18-2014.09.30,基于作物模型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发育期动态预报
  • 19、2012.01.01-2012.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农牧业适应研究
  • 20、2011.12.01-2016.08.31,973计划,半干旱区旱地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风险预估
  • 21、2011.11.01-2016.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寒风沙半干旱区防蚀增效关键技术研究
  • 22、2011.08.16-2014.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协同影响及其解析研究
  • 23、2011.02.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棉花、玉米节本增效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引进和集成(3)
  • 24、2011.02.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棉花、玉米节本增效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引进和集成
  • 25、2010.12.01-2012.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APSIM模型的引进与应用系统的建立(2)
  • 26、2010.12.01-2011.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APSIM模型的引进与应用系统的建立
  • 27、2010.08.01-2011.06.30,气候波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主要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 28、2009.12.31-2010.12.31,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农业部呼和浩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 29、2009.11.01-2012.10.31,教育部项目,主要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与定量评价技术研究
  • 30、2008.10.15-2011.12.31,教育部项目,中国农业重大旱涝灾害成因及农业灾害链研究
  • 31、2008.08.06-2012.12.31,国家科技部项目,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
  • 32、2008.01.16-2010.10.10,863计划,棉花生长系统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
  • 33、2007.12.31-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半干旱偏旱农牧交错带聚水保土技术集成与示范
  • 34、2007.10.20-2008.11.30,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技术开发
  • 35、2007.09.05-201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地区旱稻区域生产力与水分利用特征研究
  • 36、2007.06.28-2010.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方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种植结构优化布局
  • 37、2006.12.01-2007.12.31,973计划,小麦和玉米高产群体结构指标
  • 38、2006.12.01-2010.10.10,863计划,精准农业生产设计与管理决策模型技术研究(玉米、大豆)
  • 39、2006.11.21-2008.12.31,自选课题,基于涡度相关方法的冬小麦和夏玉米干旱指标研究
横向项目
  • 1、2024.11.17-2025.06.30,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重庆农业气候资源经济转化评估技术研究
  • 2、2024.06.24-2024.12.31,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中国农业气候区域的编制、检验验证和冬小麦经济效益区划研究
  • 3、2024.01.01-202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
  • 4、2023.07.16-2024.02.29,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项目,北京农村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效益研究
  • 5、2021.04.01-2021.12.31,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 6、2020.12.10-2021.05.15,企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陕西省苹果气象灾害、产量和品质服务技术项目
  • 7、2020.06.04-2021.12.30,陕西省苹果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 8、2020.06.04-2020.12.31,河南省未来气候情景分析及对小麦品质影响
  • 9、2020.05.29-2021.04.30,干旱胁迫对玉米冠层吐丝动态的影响及模拟研究
  • 10、2020.05.08-2020.12.31,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支撑项目-北京市重点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评估
  • 11、2019.10.25-2020.09.30,基于遥感和模型融合的作物估产方法测试
  • 12、2016.01.06-2016.12.31,APSIM作物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
  • 13、2013.09.16-2014.12.31,夏玉米作物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
  • 14、2012.02.16-2013.07.31,夏玉米观测方法对比试验
  • 15、2011.08.18-2011.12.31,编制北京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指导意见及抗旱专项服务
  • 16、2011.08.18-2011.12.31,编制《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细则》
  • 17、2010.06.04-2012.05.31,草地畜牧业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与适应对策
  • 18、2009.11.16-2010.06.30,农作物灾害易损性区域分异研究

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收录类别 发表年月 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排名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 1、苹果物候期预报模型,2024,2024SR1650882,软件著作权登记
  • 2、苹果生长模型,2022,2022SR0578733,软件著作权登记
  • 3、多尺度天气数据生成器软件,2010,2010SRBJ3725,软件著作权登记
  • 4、大豆生产设计与栽培管理决策系统,2010,2010SRBJ3722,软件著作权登记
  • 5、精准农业大豆病虫草害防治管理决策系统,2010,2010SRBJ3721,软件著作权登记
  • 6、大豆生产力分析系统,2010,2010SRBJ3720,软件著作权登记
  • 7、精准农业大豆施肥决策系统,2009,2009SRBJ0425,软件著作权登记
  • 8、精准农业大豆播前设计与决策系统,2009,2009SRBJ0420,软件著作权登记
  • 9、农田作物(大豆)灌溉管理决策系统,2008,2008SRBJ5812,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
  • 1、一种作物种植适宜性推荐方法,2021,202111484207.7

荣誉及奖励

  • 1、2023,气象科技成果评价
  • 2、2021,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2
2024
2
3
2023
3
3
2022
4
2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2
2024
2
1
2023
3
1
2021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副处

主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