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姜临建

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010-62731148

电子邮箱: jianglinjian@cau.edu.cn

个人资料

  • 部门: 植物保护学院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 行政职务:
  • 主要研究方向:
  • 毕业院校: 俄亥俄州立大学
  • 学位: 博士
  • 联系电话: 010-62731148
  • 电子邮箱: jianglinjian@cau.edu.cn
  • 办公地址: 新植保楼2036
  • 通讯地址: 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邮编: 100193
  • 传真:

专家类别

  • 学术学位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类型: 博导兼硕导
  • 从事学科1: 植物保护
  • 从事学科2: 植物保护
  • 从事专业1: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
  • 从事专业2: 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
  • 研究方向1: 杂草学,农田杂草综合治理
  • 研究方向2:
  • 从事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教育经历

  • 2006.03.01-2010.03.01,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园艺学与作物科学
  • 2003.09.01-2006.03.01,硕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 1999.09.01-2003.07.01,学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

个人简介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本课题组以“解除草之多艰”为使命,致力于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手段,创制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性状为农田除草提供高效、经济、安全、可持续的杂草解决方案。


     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组成性农事活动,杂草防除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工除草时代”、“化学除草时代”、“化学除草剂+抗除草剂作物时代”。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全面进入了化学除草时代,但是许多小作物(包括蔬菜、中草药等)还是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除草”。随着农业劳动力价格的飞涨,高昂、低效的人工除草日益成为小作物的产业痛点。此外,国外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全面进入了“化学除草剂+抗除草剂作物时代”—2016年全球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了20亿亩,而我国除了谷子之外,抗除草剂作物尚未推广种植。因此,引入抗除草剂性状,既能有效解决小作物的除草难题,又能简化、优化大作物的除草体系,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方案是:

    1)传统方式:

    通过传统的诱变方式创制抗除草剂种质,并通过杂交、回交等传统育种手段,将抗性转入到作物品种中。

    2)基因定点诱变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单碱基编辑技术,对除草剂的靶点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精准创制非转基因抗除草剂种质。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杂草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2、杂草学,2024-2025,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3、生物技术安全[微专业],2024-2025,第一学期,星期六星期七,西校区
  • 4、杂草学,2023-2024,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5、杂草学,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6、杂草学,2022-2023,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7、杂草学,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8、杂草学,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9、杂草学,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10、杂草学,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11、杂草学,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四星期五,西校区
  • 12、杂草学,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3、杂草学,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三星期五,西校区
  • 14、杂草学(英),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5、杂草学(植保),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16、杂草学(英),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7、杂草学(植保),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18、杂草学(英),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 19、杂草学(植保),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 20、杂草学(英),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研究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 1、基因编辑在杂草防控上的应用,2021-2022,第二学期,星期五
  • 2、基因编辑在杂草防控上的应用,2020-2021,第二学期,星期四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1、2022.09.30-2026.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拷贝ALS基因水稻种质的创制及其影响除草剂抗性和适生性的机理研究
  • 2、2019.11.25-2020.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大量独立编辑事件的抗除草剂基因的创制
  • 3、2018.10.09-2022.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物内源多位点突变ALS基因的创制及抗性功能研究
  • 4、2018.07.11-2019.05.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创新重点研究课题2
  • 5、2015.12.07-2020.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段留生-生物调节剂创制与农业应用创新团队
  • 6、2014.09.20-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寄生杂草菟丝子获取寄主特有性状的机理研究
  • 7、2014.01.01-2016.12.31,自选课题,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冬小麦-夏玉米)下的杂草防治
  • 8、2013.01.31-2017.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东北玉米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 9、2013.01.01-2017.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农北玉米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 10、2011.02.01-2015.12.31,国家部委其他科技项目,棉花、玉米节本增效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引进和集成(5)

论文

论文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 1、一种基因定点突变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2017,201710030839.3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1
2024
2
1
2023
3
1
2022
4
3
2021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在籍人数
  • 年级
1
1
2023
报考意向

团队展示

10 访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