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专家类别
教育经历
个人简介张林,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一直从事植物-土壤互作与磷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植物-丛枝菌根真菌-解磷微生物互作提高磷利用效率为核心,研究根际生物互作提高土壤难溶性磷活化利用的合作机制及调控途径,解决磷肥利用率低的国际性难题。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The ISME Journal、New Phytologist、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0余项。现任第十届植物营养学会根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中国农业大学首批人才培育计划“青年新星”项目。 教学科研概况社会职务活动动态研究领域除了依靠根系吸收养分外,80%以上的陆地植物(包括大部分农作物)还能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吸收养分的第二条途径—菌根途径。菌根途径与根系途径是相对独立的两条通道,菌根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根系直接吸收途径对植物矿质营养的贡献。AM真菌的一端定殖于植物根系皮层细胞内,另一端的根外菌丝穿越根际养分耗竭区,将根系吸收养分的空间范围扩大到12厘米以上。AM真菌菌丝还能释放分泌物,为定殖在菌丝际(指菌丝周围受AM真菌影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土壤微域)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形成菌丝际微生物组。揭示菌丝际生物互作影响土壤养分活化、周转的互作机制及其对菌根途径养分获取效率的贡献,既是国际植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又对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实现肥料减施增效具有现实意义。课题组以AM真菌-细菌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互作的过程、机制及其对植物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为:(1)AM真菌-细菌互作过程与效应;(2)AM真菌-细菌互作的信号机制;(3)菌丝际生物互作影响菌根途径磷效率的调控机制。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近十年课程数据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论文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荣誉及奖励招生信息
往期招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团队展示 |